灵台无计逃神矢,风雨如磐暗故园。寄意寒星荃不察,我以我血荐轩辕。
落款:二十一岁时作 五十一岁时写 书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 鲁迅
正文:人生得一知己足矣,斯世当以同怀视之。
落款:疑冰道兄属
洛文录何瓦琴句
“之”,怎么第一笔就垂直下来,原来是篆书的写法。文中的“冰”,“斯”,“世”,“之”,都是借鉴了篆书的,源头可以追溯。
“斯”,第一竖与第二竖的粗细对比夸张,第二竖起着非常明显的S形。左边的长横,向背非常精彩。
鲁迅的这两幅书法,相比之下:《人生斯世》写的老实多了,笔法变化较单一,结构也平一些,正符合此文的内容。要实,不要虚。文章意境的需要。
《灵台》写的非常出彩。鲁迅的这幅《灵台》书法,笔法非常丰富,结构也非常奇妙。虚的东西很多。
《灵台》诗,“灵”重笔引领全篇,全幅中,笔墨最重的一个字。“神、磐、园、寄、意、寒、荐、轩辕、岁”特别特别颀长。“计”“神”的右边竖画特殊粗壮,“神”的竖画的上头伸的长。“风雨”,结构放得松。“风雨”为什么不收紧中宫呢?这就是章法中“收”与“放”(或者说是“松”与“紧”)的艺术处理。一味地松,不行;一味地紧,也不行。
对于松与紧的问题。参看一下王铎的书法,就会发现:①王铎的草书,对“松”与“紧”的艺术处理是出神入化,随心所欲。②王铎的行书,对“松”到“紧”的处理就逊色多了去了。
来源:搜狐
|